2
2022-04
我们的生物课这样上,一场沉浸式体验
4月2日,我校综合楼生物教室展开了一堂颇具学科特色的生物课 ——《人体内物质的输送》,初一生物乜老师聚焦课堂,精准施教,在课程形式方面,重视孩子自主参与,充分利用学科教室设备及实验道具,让同学从动手操作中获取对书本知识的直观理解。
开课前,同学们对本堂生物课都充满了期待,乜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主完成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再借由视频向同学阐述了实验步骤。进入实验环节,学习小组长将观察对象——鱼带回各自的小组,用低倍数的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同学们全员参与,分工明确,有负责调试显微镜的,有记录观察结果的。同学们轮番观察,直观了解血管中的血流情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对这堂生物课的看法吧!
你们觉得这种方式的生物课怎么样呢?
朱同学:“我很喜欢这样的课程,整个学习过程比较放松,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小鱼的尾鳍和身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身体里的血管和脏器的位置。”
张同学:“有实验,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很容易让我们明白和记住这些知识。”
白同学:“知道怎么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了,生物教室也适合我们互相协作,把书本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乜老师非常重视学生们对实验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的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意义、有效且规范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整个课程是在极具学科特色的教室进行的,同学们在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学习,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生物课堂,还原了生物学习的本质,也充分印证了“没有孩子讨厌学习,孩子讨厌的,只是当下的学习模式”。课后乜老师讲道:“学生们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尾巴,观察到里面的血管分布及血液流动情况。希望生物课上所有人都能在课堂的环境中进行沉浸式学习,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连以往在讲授型课堂中不容易融入学习的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初中部分层走班制与特色学科教室相融合,让学生们在更为专业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学生的多维参与,让学习过程活动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空间,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而设计。